前言
在現今數位化快速發展的環境中,企業對雲端儲存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:既希望資源能隨時彈性擴展,又希望控制成本,並確保效能穩定。如果這正是企業所關注的情況,不妨了解 Google Cloud 推出的 Hyperdisk,它提供按需配置的彈性,讓企業只為實際需要的資源付費,並能隨著業務需求靈活調整。
延伸閱讀:雲端儲存的特性
目錄
效能與成本,不再是單選題
Hyperdisk 的核心優勢在於打破了儲存效能與容量的綁定,實現了「效能與容量解耦」。 以一台需要 100,000 IOPS 效能與 2 TiB 容量的資料庫為例,在 Compute Engine 上若採用傳統硬碟,為了滿足高效能需求,容量必須超額配置到 3.3 TiB,造成不必要的浪費。 而使用 Hyperdisk,則只需要購買真正需要的 2 TiB 容量,再獨立為其配置 100,000 IOPS 效能。甚至還能在業務離峰時段動態調降 IOPS,讓資源運用更具彈性與成本效益。 這種將效能視為可獨立調整資源的設計,正是 Hyperdisk 的價值所在。為了滿足不同應用的需求,Google Cloud 也因此推出了多種類型的 Hyperdisk。選擇 Hyperdisk 的三個指標
在挑選要用哪一種 Hyperdisk 時,我們有三大指標可以參考。IOPS (每秒讀寫操作次數) :
顧名思義指的是 一秒能操作“幾次” 讀寫操作。如果工作負載需要很快地回應大量小筆資料(像是交易系統或即時查詢),那就要看 IOPS。IOPS 越高,系統能同時處理的請求就越多。吞吐量 (Throughput) :
指得是如果是要搬很多大檔案、做影音串流或大數據分析,速度的上限其實是吞吐量決定的。吞吐量高,就能在同一時間處理更多資料。VM 相容性:
有些高效能的 Hyperdisk,雖然支援 IOPS, 吞吐量,要搭配比較高等級的 VM 才能發揮效能。選的時候要注意,因為這也會影響到整體的成本。五大 Hyperdisk 類型
在評估並確認工作負載需求後,即可針對應用場景選擇適合的 Hyperdisk 類型。以下將依序介紹五種 Hyperdisk 類型的特性與適用情境:
Hyperdisk Balanced:
適合大部分通用型的工作負載,如資料庫和一般業務應用, IOPS 和吞吐量都有不錯的表現,價錢也較親民。
Hyperdisk Balanced High Availability:
為關鍵任務設計,核心優勢在於跨可用區的同步複製,提供高可用性保障。
Hyperdisk Extreme:
為大型交易資料庫 (如 SAP HANA) 而生,提供所有類型最高的 IOPS,追求極致隨機存取效能。
Hyperdisk Throughput:
專為分析型工作負載優化,以極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提供優異的吞吐量表現。
Hyperdisk ML:
為機器學習訓練等大規模平行運算設計,提供所有類型中最高的吞吐量。
請注意:
不同 Hyperdisk 類型的具體效能上限、計費方式與功能限制各有不同,建議在部署前查閱官方文件以獲得最完整的資訊。
此外,所有 Hyperdisk 類型均有其使用限制,例如:
– 所有 Hyperdisk 類型均無法直接建立機器映像檔 (machine image)。
– Extreme、Throughput 與 ML 類型不可作為開機磁碟,也不支援即時快照。
– Throughput 與 Extreme 類型只能由單一 VM 使用,無法同時附加至多台 VM。
Hyperdisk 適用場景
Hyperdisk 是一種區塊儲存 (block storage),主要用來搭配需要持久性磁碟的運算服務。最常搭配的運算服務有:
Google Compute Engine (GCE)
Hyperdisk 典型的應用場景。它可以當作 VM 的開機磁碟或資料磁碟使用,讓各種工作負載都有穩定且高效能的儲存空間。另外像 Vertex AI Notebooks 這類服務,因為底層就是跑在 GCE 上,所以同樣能使用 Hyperdisk。
Google Kubernetes Engine (GKE)
如果你/妳在 GKE 上跑需要持久化資料的有狀態應用(例如資料庫或快取服務),Hyperdisk 就非常合適。透過 Kubernetes 的 PersistentVolume (PV) 和 PersistentVolumeClaim (PVC) 機制,就能把 Hyperdisk 動態掛載給 Pod 使用。
有哪些情況不適合呢?
由於 Hyperdisk 是要掛在特定 VM 主機上的磁碟,它並不適用於無伺服器 (serverless) 的服務,例如 Cloud Run 或 Cloud Run Functions。這些服務本身是短暫、無狀態的,不支援掛載持久性磁碟。遇到這類場景,建議改用 Cloud Storage 或資料庫服務來處理持久性資料。
結語
Hyperdisk 讓效能與容量不再是綁定的包裹。無論是需要極致 IOPS 的交易系統、追求高吞吐量的大數據分析,還是對可用性有嚴格要求的關鍵業務,都能在五種 Hyperdisk 類型中找到合適的解方。
更重要的是,這種「按需配置」的彈性讓你/妳能夠真正做到精準投資—只為真正需要的資源付費,並能隨著業務需求動態調整。在雲端成本控制越來越重要的今天,這樣的彈性無疑是一大優勢。
當然,選擇最適合的儲存方案仍需考量具體的工作負載特性、預算限制以及與其他 Google Cloud 服務的整合需求。建議在正式部署前,先透過小規模測試來驗證效能表現,確保所選的 Hyperdisk 類型能為您的應用帶來最佳的成本效益。如需更多協助,歡迎隨時聯繫我們的雲端顧問,了解最適合您企業的應用方案。
參考資料
Google Cloud Hyperdisk overview | Compute Engine Documentation
A simpler way to plan and manage block storage performance | Google Cloud Blog
GKE儲存區新選擇Hyperdisk Balanced,適合業務應用與中階資料庫用例
Google’s Cloud Hyperdisk to bring SAN features to GCP – Blocks and Files
Create a new Hyperdisk volume | Compute Engine Documentation | Google Cloud